無人機能繪制農地地圖,發現哪些地方有蟲害,或哪些地方需要施更多肥。
![]()
美國及世界各地已有不少農民開始利用行動App檢查農地降雨量、查看農地作物種植紀錄。對這些科技農夫來說,最受歡迎、非用不可的技術是全球定位系統(GPS)。目前已有不少聯合收獲機、播種機等自動化農業機械都已內建GPS。而能交換務農心得的社交媒體平臺,也備受新一代農民青睞。
根據Farms.com報導,幾代在俄克拉何馬州務農的Brandon Webb正在用最新科技提升傳統農耕方法的效率。Webb表示,現在的農機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好,一天就能栽種600~800英畝的小麥,或對1,000英畝的農地施肥。
Webb的農機上有數據傳輸裝置,能將農機作業時的相關信息傳送給農機經銷商。這套裝置會記錄每英畝的產量,而且會標示在農地地圖上,因此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區域的產量最高,而能判斷施肥的效果。
除了GPS和具自駕功能的拖拉機、噴霧機和播種機,美國Cotton County的棉花農Brett McIntyre還用App監督家族的棉花田。McIntyre表示,現在App可協助農民簡化生長季的關鍵作業流程,有新農業信息App他就會試用,不喜歡的話隨時可以刪除。
McIntyre也嘗試過無人機。雖然仍在學習,但他認為無人機會是農業的未來。無人機能在農地上空飛行繪制農地地圖,發現哪些地方有蟲害,或哪些地方需要施更多肥。
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農業推廣中心土壤營養專家Brian Arnall,則在研究社交媒體和App在農業中的應用。Arnall表示,農民最常用的社交媒體平臺依予為YouTube、Twitter、Facebook和Snapchat。
Arnall表示,農民都在用YouTube,而在Twitter上分享的信息比Facebook更多。App方面,Arnall擁有320多種免費農用App。他已開發出18種App,目前正在開發另外3、4款App。
對農民來說,App和社交媒體的用處在于結交農友及分享務農心得。若有人發表有使用農機的相關文章,就會有人想問實際使用情況、會遇到的困難,或是提出建議。新一代農民精通技術、擁有自駕拖拉機,而且會花大量時間看YouTube和社交媒體。
但Arnall認為,即使農業科技已相當成熟,但仍有不少進步空間。替農村網絡升級、擴大使用衛星圖像和無人機,是農業科技的未來發展重點。目前農村網絡的重點是提高下載速度,這對收看YouTube已經足夠。
但若能提升上傳速度,農機收集的數據就能直接串流到云端,且能立即回傳分析這些數據后的建議。而Twitter這類能讓用戶快速交換訊息的社交媒體,未來也將格外受到農民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