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各路媒體紛紛大幅播報互聯網農業' target='_blank'>互聯網+農業,農業正在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 很多企業絕不以僅僅以超過行業平均發展速度而安心,如何利用互聯網商業模式的重構來趕超對手,是很多傳統企業家電商轉型面前的挑戰。
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來講,自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產品被顛覆了,營銷被顛覆了,如何做企業,也正在不斷被移動互聯網顛覆。我們從產品供應時代進入到消費者服務時代,如何整合互聯網,如何整合O2O,將成為企業的下一個最終目標。
大農業轉型互聯網+遇到的挑戰
用戶信任:從生產到物流、到餐桌,通過本地社區電商服務,跳過流通中間環節,降低物流成本同時,提升了農產品信息透明度,大大增進消費者的信任感。
配送物流:配送的時效性(產品保鮮、客戶體驗)與供應鏈運作成本是一個矛盾體,可利用電商垂直化發展,通過門店O2O,自建本地化的配送團隊,直接接觸用戶,解決農產品電商“最后1公里”問題。整合線下渠道,在配送成本與配送效率間實現平衡。
產業標準:打造集信息流、物流、商品流和資金流為一體的農產品標準化產業平臺,建立起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檢測等信息服務體系,通過直達客圍繞“信息數字化、辦公移動化、服務個性化”主線為企業搭建應用信息系統。以專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手段實現全流程標準化作業、品牌化營銷。
![]()
互聯網+大農業應如何發展
幾十年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在線旅游、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杰作。
互聯網+農業正處風口,吹來了機遇,也有挑戰,當巨大發展與產業升級的機會迎面而來時,中國農業如何迎風起飛,落地執行,需要更多農業建設者們的冷思考和熱處理。
那么被互聯網顛覆的農業是什么樣子?農產品品牌如何借助互聯網走向前端?如何借助互聯網保持企業業績成長?
“互聯網+農業”最大的優勢主要是,其一,省去了中間的經銷渠道,能夠使產品價格大幅度降低;其二,互聯網能夠有效擴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其三,利于打造農產品品牌,營銷成本較低,而且影響力較大。
“在‘互聯網+農業’的風口,農業領域許多過去想做卻做不了的事情正在成為可能。互聯網帶來了數據、信息以及新的技術手段,也帶來了更多的創新。不同的商業業態和跨界模式,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更好的整合,很大程度上,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的農業是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的再造。”
大農業互聯網+商業模式戰略成功的關鍵是著眼于整條產業鏈的融合而不僅僅是其中的某一環節。同樣,互聯網+農業融合而成的電商平臺,不僅僅是把農產品搬到網上售賣,而應該考慮對農業產業鏈的完善和革新。
如何揚長避短,借力弄產品核心競爭資源和能力
“互聯網+農業”實現的是農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不再只是簡單互聯網接入農業,或者農業融合互聯網,從而實現去中間化,提升效率等舊有模式,而是成功地將互聯網與社會資本帶入驅動農業發展的軌道中。一方面,“互聯網+農業”促進專業化分工、提高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互聯網+農業”通過便利化、實時化、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等手段, 為農地確權、農技推廣、農村金融、農村管理等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正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
推進互聯網和農業達到真正融合的關鍵,應該是“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將帶給農業巨大的模式變革,但是,作為企業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大變革下,有成功,但也永遠不缺失敗的案例。當農業遇到“互聯網+”,農業企業能否選擇“互聯網+”和企業原有模式的最佳接入點,新模式能否真正落地執行,并給企業帶來新的競爭優勢。在創新突破的同時如何穩健發展這是農業企業家們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
|